“你很优秀,但我还是要开除你。”

  01

  今天想跟你分享一个我身边发生的故事。认真读,相信你会有启发。

  我公司有位员工琳琳,她聪明漂亮上进,写作功底扎实。她一来就成了公司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可是不久她的状态就不对了,为什么呢?

  琳琳写的一手好文章,她的文章常让人看得畅快淋漓。可是这段时间她连写了几篇,水平却大幅下滑。我意识到她可能遇到些事情了。

  于是就找她谈心。这才知道,她现在很焦虑,因为之前发了几篇文章阅读量都不高,她开始质疑自己的写作水平,觉得自己没有太大的价值,担心在公司的未来。

  为了缓解焦虑,她周末上图书馆去看书,拼命地找写作资料,想多写些文章。没想到,曾经很高产的她,现在一周都憋不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出来。而且文章越写越混乱,越来越达不到预期。

  琳琳的现状让我想到了我曾经的一个下属。那时我想招一名电商专家,于是把他从其他公司挖了过来。他叫哈里,是一名非常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我们对他寄予厚望。

  但是他来后,遇到了职场常见的水土不服。新公司无论是文化,沟通还是工作流程和他原有的公司都很不一样,来了6个月也没有做出一点成绩,哈里开始非常的焦虑。

  他每天最早到最晚走,一个人埋头苦干,但是结果却越发不如人意。

  与此同时,同事们对哈里也很有意见,觉得他固步自封,不和别人交流。大家都不知道他在忙什么,渐渐地,哈里成为了边缘人。

  一年后,哈里被公司淘汰出局。

  02

  当我管理水平趋向成熟,带了更多团队之后,我意识到,像琳琳和哈里的情况在职场很常见。

  当原本优秀的人陷入到工作困境中后,就会影响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个人如果想持续变得优秀,就需要在很年轻的时候,弄明白两个道理。

  ▌1、工作最忌讳就是埋头苦干

  我常对我的学员说,学习最低的效率就是一个人埋头苦学。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工作亦是如此。

  很多时候工作的难度都会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如果只知道死磕,那么通常都会陷入死循环。因为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所以只能接受不好的结果,而这又进一步导致在公司的价值感降低,周而复始,越来越差。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学会和团队合作。

  当工作上遇到自己不懂,或者想不明白的时候,找到部门同事向他们请教,或者邀请几位相关的同事开个小会,来共同商量解决方法。

  这时有人会说,别人都那么忙,我这样做会不会打扰到他们?还有人会说,别人为什么会帮我呢?

  正是有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很多人都不敢开口求助或者与人合作,这也是导致埋头苦干陷入僵局的关键原因。

  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人都有被需要的渴望。当他人有求于自己,当自己被他人所需要,个人价值就能得到体现。所以,从这方面来说,乐于助人本来就是天性。

  另一方面,主动寻求合作是每个人迈向优秀必须培养的能力。

  合作是否成功取决于双赢原则,也就是做这件事,对我有好处,对你也有好处。我俩合作可以实现1+1>2的结果。

  而不懂得与人合作的人,就会面临孤立无援。对于旁人而言,我不知道你在忙什么,你也不需要我,所以你的事与我无关。

  如果,哈里懂得这个道理,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他能够请教其他人,也会寻求合作,那么他的处境将会完全不一样。

  因为他的工作成果对部门业绩都很重要,人人都想帮他,但却无从下手。

  ▌2、长板原理的误区

  很多年前我们就知道木桶原理,即一只水桶能装多少谁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都需要不断地弥补自己的短板,否则短板会限制了整体发展。

  但是后来,木桶原理被很多人驳斥,认为更有效的是长板原理。即一个人应该不断发挥他的长处,而不是弥补短处。

  这两种说法,在我看来都没有错。但是它们的应有场景有很大的不同。

  当今时代是崇尚成功者的年代,放眼望去那些被人所知的成功者,他们都有着自己极为鲜明的优势和特点。比如马云,口才一流;董明珠,销售领袖;郎朗,音乐天才。

  对于这些在某些领域的天才型人物来说,他们奉行的就是长板理论。将自己某个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

  但是对于普通人呢?如果有一些优势,但又不是极具竞争力怎么办?

  如果只发展长板,很容易就会遇到瓶颈。也许他们很努力,但是由于遇到了天花板无法突破,反而给人留下来封闭的形象。

  几年前我刚进入自媒体行业时,我很快意识到,我在写作上并没有天赋,无论我多么努力,我都不可能写出像某大V一样,篇篇10W+的文章。

  于是,我开始综合打造自己的竞争力,我去学习自媒体运营,开线上课程,发展线下社群,通过几年的耕耘,我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商业护城河,业务发展也越来越好。

  在我刚起步时,我认识一个大V,那时她已经出版了3本书,粉丝是我3倍,我很仰慕她。

  去年有一个机会,我得以请她吃饭。这么一聊才发现她的状况和我想象落差很大。她认为她的优势是写作,于是她白天工作,每天晚上写文章,从未间断过。除了写作这件事,其他事她都顾不上。

  但是两年过去了,至今她的粉丝数只是我的五分之一,而收入更是和我差距甚远。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大的问题是她很焦虑。

  她说,她出的每一本书都不畅销,粉丝和变现能力都停滞不前,而她又是如此之忙,连孩子也顾不上。她对未来深深地担忧。

  我反思,她起步的时机那么好,为什么现在却如此被动?究其原因,还是太执着于自己的长板。

  很早以前,我就深知自己作为一个资质普通的人,想要变得优秀,别无他法,必须要打造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太固守自己的优势,反而会成为劣势。

  像琳琳这样在写作上有能力的女孩子,不应该只想着发挥写作的长板,而应该同时考虑,自己还能学些什么东西,可以更全面地提升价值。这样当写作状态不理想时,也能够在其他地方得以弥补。

  03

  我常说,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看待事物的方式。如果眼中只有这件事,那么结果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当事人的心态。

  哈里正是如此。因为他只埋头盯着一个项目,一旦做不好,他就会郁闷万分,而这样的状态往往带来的是更坏的结果。

  如果哈里知道同时学习其他能力并拓展其他项目,那他就不会进入恶性循环中。

  我和琳琳聊了一个多小时,帮她理清了混乱的头绪。

  我告诉她,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到底如何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给公司或他人带来更多的价值,这将直接体现到个人价值上。

  而这种能力的提升,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结果。想清楚了目的地,你要做的就是想尽办法达成,而不是固执于通过什么途径或方法。

  NLP十二条假设中其中一条是这么说的:任何系统中,最灵活的部分最能影响大局。

  所以,保持灵活,做最有结果的事。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