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加入学生会?

求志同道合,

求锻炼能力,

求资源人脉,

求丰富履历,

求完整人生,

求自我安慰!

可遗憾的是,其实这最后一条“自我安慰”才是更多学生最终选择加入学生会的核心诉求,莘莘学子在步入高校后,失去了高考的目标指引,不惑于念大学的真正意义的占绝大多数,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寻求心理安慰“我没有虚度光阴,我没有迷失自我”的最佳方案便是随波逐流,追随前辈们的足迹,哪怕仍不知是否适合,但似乎别无他选,总比抖音农药强点!不是吗?不是吗!不是吗?当然不是!

答案必须是:因人而异!别搞什么“利己主义耻辱”的道德绑架,我们谈的是因人而已,而不是人云亦云。如果知道目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有多严峻,还有多少学生会的同学们会选择继续?读大学是为了什么?谈点利他的,答案是——学习更多真正有利于造富社会,惠及于民的真本事!回归到具体些,那便是先确保自己的本事能被社会认同,能让自己某得一席之地,找到工作呐!说到这,很多人学生要反驳说,我怎会不知这些大道理!?难道学生会经历对求职无益?如果你也有这样的观点,便恰恰反应出了问题的根源——没把相关性问题的本质看明白!假设A,B,C,D四个因素都是对求职就业是正相关的积极因素,难道意味着雨露均沾才是最优解?权重,权重,权重!重要的关键词说三遍!比重,比重,比重!大白话我再来说三遍!我就算你不做职业规划,不明白今后要找的具体职业是哪类,但你首先要明白,任何好工作除了看学历、看学校、看大学绩点外,有一项绝大多数学生忽略的但却至关重要的必要项——直接相关的、高质量的实习经验!何为“直接相关”?你只在证券公司营业部实习压根连证券公司研究所行研岗的简历关都过不了!何为“高质量”?你只在相应岗位走马观花俩月,比起连做半年甚至更久的对手便是不值一提!不否认一些目标明确较早的学生整合好了学生会的优势资源,帮助自己找到了合适的实习,但这一类只是极少数!那绝大部分呢?勤勤恳恳漫无目的混了两三年后,只是“丰富”了简历!你“丰富”了这个对“求职”帮助权重不高的经历,便意味着丢失了巨大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就是你因为做了某件事而未能做另一件事所丢失的价值!然而转眼间,大二大三大四转瞬即至,那可咋整?很可能的是,又一波“心理安慰”前方高能!“考研吧”、“考证吧”、“技多不压身”!excuse me?搞明白没有哪些具体的职业和岗位真正看重证书?学历?这些证书、学历、经历又在求职过程中占多大的比重?遗憾的是,学生们在一个又一个类似的大坑中前赴后继却不自知,在越发焦虑之下继续着病急乱投医,在一波又一波“扩招”利好下破釜沉舟,但却不知,这一条条荆棘丛生的险道之外,我们本该有更合理更理性更优的选择。被我说得一头雾水的你,不妨提些问题来质疑和反驳我,你问的越多,距离你搞明白哪条路更值得选择,哪些经历更值得拥有,也就更近。


已邀请:

图南_485

赞同来自: Harry_1206

大一很多人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空闲时间很多,而且学姐学长推荐一下就都去学生会了。现在我觉得自己当年其实学生会经历真的可有可无,对于简历也没啥作用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