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汪荣明在《解放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在贸易强国建设中展现新担当》

在贸易强国建设中展现新担当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 | 汪荣明


当前,全球经贸格局与秩序重构变化深刻,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更大挑战。扩大对外开放、获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话语权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亟待培养一大批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超群、熟悉国际经贸规则和国家重大战略与政策的高层次经贸人才。


培养全球治理高端人才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在百废待兴中开启对外贸易事业。上世纪60年代前后,国家外贸事业发展迅速,相关基础业务人才十分紧缺。在这一背景下,国家率先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2所对外贸易行业高校,为国家部委、大型国企培养了大量业务骨干和外贸干部,为新中国贸易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明确了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对外贸易成为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桥梁。作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最活跃的力量之一,外贸发展切实推动了综合国力的增长。



当前,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是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包括首批对外贸易行业高校在内,全国财经类高校在助力贸易强国建设中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更主动、更积极地担负起新使命、新要求。

比如,在着力打造经贸人才培养新高地上,要始终与国家外贸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主动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强化专业教育与通才教育双轮驱动,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拓展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新领域。


又如,扎实推进教育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着力培养培训国际组织人才、国际贸易谈判人才、国际仲裁人才以及决策咨询专家型人才、跨国经营企业家人才;构建多层次人才培育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彰显融通性、创新型、开放式经贸人才培养特色,为培养代表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高端人才提供强有力支撑。


构筑国际交流合作高地


回顾历史,在“复关”到“入世”的进程中,财经类大学尤其是首批对外贸易行业高校发挥了科研咨政、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汪尧田是我国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研究咨询领域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关键时刻联名上书党和国家领导人谏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对外贸易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此后,几代人薪火相传,紧跟形势发展,不断深化与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有关的基础理论、政策研究。


目前,学校成为中国唯一的世贸组织讲席承担单位,世界贸易组织讲席(中国)研究院已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全球学术网络的核心层,在全球范围初步打响了机构品牌。


当前,在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战略指引下,多边贸易体制研究需要将世界贸易组织改革与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有机结合起来,在国际经贸治理中贡献中国智慧、发挥中国影响力,在多边贸易体制中争取主导权、话语权。


对照这一目标,财经类大学要积极作为,扛起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责使命,拓展全球经贸治理创新合作网络,主动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助力中国在变局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同时,在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在世界贸易规则调整和修订的重要机遇期,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势下,加快向贸易强国突进必须依靠制度创新,不断优化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要基于自贸试验区、自贸港等的实践创新,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同时,基于科技创新,进一步吸引和配置国际化创新资源,加快产业升级,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

对照这一目标,财经类大学要主动担当,在服务国家对外经贸发展战略的研究领域精耕细作,其中的一个重要抓手是构筑国际交流合作新高地。


对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而言,要牢牢扭住“世界贸易组织亚太培训中心”落户的契机。这是世界贸易组织在中国内地设立的唯一培训点,也是中国内地高校首次获得该项目的全球培训资格,将带来可观的溢出效应。


同时,要在国家和上海市相关部委的指导、支持下,与全国财经类高校协同创新、携手前行,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经贸领域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吸引集聚国际经贸高端人才,进一步培养国际经贸治理人才,进而推动上海成为亚太区经贸规则谈判首选地、亚太区贸易规则制定中心。


当务之急,要进一步聚焦如何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建设以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提供学术、人才支撑,助力上海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并在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展现新担当、力求新作为。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